斷舍離,是由山下英子在《斷舍離》一書中,提出的生活概念。
斷=斷絕不需要的東西,舍=舍棄不需要的物品,離=脫離對物品的執(zhí)著。
它的宗旨是,使人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(guān)系,舍棄對生活無用的物品,從關(guān)注物品轉(zhuǎn)換為關(guān)注自我。
1
斷舍離,不只是扔掉一切
最近在抖音上,有一個話題很火,那就是斷舍離。在這個話題下面的視頻,播放量已經(jīng)達700多萬次。
在一個個視頻中,每個人都在有意識地清理自己不用的東西,丟掉或捐給其他需要的人。
當下,很多人都有囤積的習慣。電影《一個購物狂的自白》就夸張地反映了很多人的生活。
女主人公麗貝卡是一個財經(jīng)雜志的記者。她購物成癮,衣帽鞋包多到都沒地方放了,結(jié)果,不僅是工資月月光,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卡債,生活、愛情都受到了威脅。
電影中有一句經(jīng)典的臺詞:“這世界一團糟,是因為東西被拿來愛了,而人卻被拿來用了。”
瘋狂的物質(zhì)購買,讓我們以為這是一種獲得的滿足感,實際上則是將自己帶進了一種被動的慌亂中:你為自己帶來了一堆無用的垃圾,給自己背上沉重的經(jīng)濟負擔。
因此,當下流行的斷舍離風氣,其實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認清自己的空間,整理自己的物品,斬斷無用的欲望。
但山下英子提倡的并不僅僅是指要丟東西。真正的斷舍離,是學(xué)著用“斷舍離”的思路,轉(zhuǎn)變自己看問題的態(tài)度和想法。
不需要的東西,不會因為跟風或虛榮心就購買;不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;將空間和自己的內(nèi)心打掃干凈,過上怡然的生活。
2
放下,才能走得更遠
斷舍離,是幸福生活的第一步。
這個世界看似復(fù)雜無序,本質(zhì)上其實是你一個人的世界。
你若澄澈,世界就干凈;你若簡單,世界就難以復(fù)雜。
禪宗里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:
有個人去沙漠尋寶,可寶藏沒有找到,水已經(jīng)喝完了,他只好躺在地上等待死亡。
這時佛出現(xiàn)了,給了他許多水,足夠他走出沙漠。
就在走出沙漠的路上,他遇到了寶藏。
他貪婪地把寶藏裝滿身上所有的口袋,并且還背了重重的一袋子。
可是此時他又沒有多少水了。他帶著寶物往回走,由于體力不斷下降,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銀珠寶。
他一邊走一邊扔,后來把身上所有的寶藏都扔掉了,卻依舊渴死在快出沙漠的路上。
《菜根譚》有語云:“才就筏便舍思筏,方是太平道人。”
意思是在過河之后,想到放下船繼續(xù)前行的,才能成為不為外物所累的人。
世間本來就有許多的枷鎖,紛紛擾擾的物質(zhì)就是我們再給自己套上的牢籠。
對物質(zhì)的欲望可以帶給我們前進的動力,但過大的欲望只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焦慮。
幸福的人生,有時候并不是累積而成的,而要通過割舍來獲得,當你明白了什么不是自己需要的,你也就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。
梭羅說:一個人放下的越多,越富有,生而為人,勿為物所累;勿為情所累;勿為名所累,勿為利所累。
脫離執(zhí)念,了解自己,才會愛上自己。
3
越簡單,越幸福
最美好的人生,是有書可讀,有花可賞,孤獨了有人陪伴,累了有懷抱可以停靠,有親人一路相伴,有知己一路同行,未來的路上有馨香縈繞。
最好的生活狀態(tài),是做一個簡單的人,不糾結(jié)過往,不庸人自擾,有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的豁達。
而斷舍離,為我們撥開云霧,看清簡單生活的本質(zhì)。這種簡單,其實是一種豐富中的深刻、淡定、精致。
陳道明從影20多年來,事業(yè)早已到達了頂峰。
《圍城》里的方鴻漸讓他一夜名滿天下,后來他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在那個躁動的名利圈子,很多東西都是浮夸的。
他就一直琢磨,怎樣做一個正常的人。此后他給自己劃定了一個目標:我這一輩子,就是在做一個人。很倔強的,做一個簡樸生活的人。
他喜歡離群索居的生活。一個人蝸在家里用毛筆抄寫唐詩,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彈琴、閱讀古書。
簡單而富足,也許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了。
正如著名作家劉心武所說:“在色彩斑斕的現(xiàn)代生活中,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個真理,那就是活得簡單,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。”
控制欲望,不做失控的奴隸;
回歸簡單的心靈,學(xué)會給人生做減法;
心沒有枷鎖,才會擁有真正快樂。